“扬尘排放占比30%、燃煤排放占比27%、工业排放占比20%、机动车排放占比17%……”2014年8月,历时20多个月,由南开大学、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研究的天津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出炉,清晰指出了空气污染的“病根”所在,也让市生态环境局充分认识到,治理大气不能搞什么“特效药”,而要坚持长期作战、稳扎稳打,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瞄准“病根”,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勤修恒业,以产业、能源、运输和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为关键举措,连续深入实施清新空气行动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空气质量逐年改善。
我市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着力破解“钢铁围城”,7家钢铁企业整体退出了3家,保留的4家炼铁、炼钢产能分别压减至1185万吨、1525万吨。2017年以来累计压减粗钢产能495万吨,炼铁产能660万吨。持续优化粗钢产能,天津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天津市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转炉废钢投入比例分别达到30%、20%以上。集中整治“散乱污”企业2.2万家,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两高”企业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为绿色化改造留出宝贵环境容量空间。
煤炭消费总量从2013年的近5000万吨压减到3700万吨左右;有序推进1.1万台燃煤小锅炉并网整合或改燃关停,工业炉窑全部使用清洁燃料,120余万户农村居民实现冬季清洁取暖;依法划定并科学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
从国三阶段汽柴油“连跳3级”,全面供应国六标准汽柴油;淘汰黄标车、老旧车70余万辆,占到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四分之一;天津市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批新能源电动重卡替换燃油重卡投用,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全市首个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
全力优化布局结构,持续用力破解“园区围城”,314个工业园区,原地保留68个、整合提升115个、关停取缔131个,对全市62个涉气工业集聚区1700家企业建档立卡、排查治理……制约空气质量改善的“堵点”逐步疏通。(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