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Redianxinwen |
钢铁行业如何逆转局势、乘势而上?业内企业家和专家给出共识 |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为82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但随着国家一系列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刺激消费政策的陆续出台,下半年经济稳增长依然值得期待。 如何夯实乘势而上的基础和底气?来自行业内的企业家和专家们给出了这样的共识。 全力以赴,打造更强钢铁核心竞争力 “2000年、2008年、2015年,加上这一次,2000年以来中国钢铁业已经过4轮调整。每一轮调整后,活下来的钢企大多数实力都变得更强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要将目前的低迷形势当作一个打基础、练内功、蓄势待发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沙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彬如是说。 在沈彬看来,钢铁行业去年之前还是增量竞争时代,现在已经进入到存量甚至减量竞争时代,每家钢厂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不减,就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与以往不同的思路和对策。 “既然是钢厂,就是要有好的产品。没有产品竞争力,怎么保持市场份额?”沈彬表示,围绕主业形成更强竞争力,今年沙钢在管理体系上做了调整。比如,将4000万吨钢铁主业中的1000万吨特钢整合为东北特钢集团,让钢铁板块定位更明确,更能适应外部竞争形势。目前,沙钢的特钢板块主要有抚顺、大连、淮钢、安阳永兴四大基地。通过调整,沙钢将集中力量把特钢板块打造成钢铁板块中的优势特钢品牌,成为“特钢更特、优钢更优、优特结合”定位明确的特钢产业。 “绿色低碳做得好不好,是决定后续能不能活下去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是简单的一个投入和增加成本的问题,做得不好就会被淘汰。”沈彬表示,绿色低碳是体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据了解,沙钢将以打造“花园工厂”、争创超低排放A级企业和能效领跑者企业为目标,全方位抓好环保超低排放审验与常态化管理,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改造,千方百计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抓好峰谷电优化利用,多购核电、风电、太阳能等绿电,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有序推进氢能重卡、LNG(液化天然气)重卡使用,推动能源消费绿色转型;充分发挥沙钢电炉钢产能规模优势和在超薄带领域已经取得的工艺技术优势,加快推进超薄带工艺技术推广应用;抓好基于钢―城融合的固废负碳资源化利用技术、第三代铁水“三脱”预处理技术等先进工艺技术的研发,积极关注氢冶金,碳捕集、封存和利用等前沿技术,力争实现技术研发新突破。 针对三季度以来形势的变化,9月30日,安钢召开三季度干部大会、党建工作会暨9月份大调会。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安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利剑强调,要坚定信心、直面挑战,坚决打赢“决战四季度”收官之战。 李利剑表示,一要持续加大行业对标力度。要认真对比分析本单位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行业的方位,追踪溯源、查摆问题,迅速制订针对性措施和方案,不讲条件、不讲客观、不讲人情,以硬措施、硬手段、硬心肠,全力缩小差距,尽快迎头赶上。要下定“华山一条道”的决心,保持韧劲和定力,以创新进取的姿态攻坚克难,创造性解决难题,不达目的不罢休。与行业差距大的重点指标,要成立攻关组集中攻关,一项一项去攻,持续见到成效。二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优化工作。降低人工成本、实行严格的定岗、定员、定编等是当前人力资源优化的工作重点,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三要在生产经营、采购、原燃料使用等方面,坚持探索创新,要努力闯出新路子。尤其是铁前要适应新要求,探索新路子,闯出行之有效的降本新途径。工艺技术研究、配料优化要适应新原燃料结构变化,高炉操作、工艺技术研究、配料配比要及时、科学地进行调整,要提高操作水平和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确保高炉稳定顺行。四要坚定信心,用心用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安钢后续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合力共举共同推进钢铁业高质量发展 9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上海召开部分钢铁企业研究院院长座谈会。会上,与会者联合签署并共同发布了《中国钢铁企业研究院院长上海共识》。 首先,全行业要形成“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共识。 具体来说,一是聚焦钢铁材料升级,支撑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开发优质钢材支撑国家能源转型,支持核电、水电、风电、光伏、输变电等领域建设。致力于推动建筑、交通、家电等下游行业用钢标准升级。 二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材料供应瓶颈。比如,面向高铁、核电、极端环境船舶、重大装备等国家战略需求,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小批量、多品种关键钢材,创新一批“高精尖特”产品,在关键核心制造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有力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 三是推进钢铁产业智能化转型,创建数字化钢铁企业。与会者提出,要加快融入国家数字经济战略,推进5G、工业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在矿山开采、钢铁生产领域实现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突破;聚焦制造产线智能化、设备运维智能化,在智能软硬件技术领域,构建钢铁工业智慧大脑,培育一批技术推广应用场景。积极开展智能制造示范推广,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其次是形成“坚持绿色发展、绘就碧水蓝天”责任共识。 具体来说,一是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钢铁行业责无旁贷。二是努力建设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钢厂,共建城市亮丽风景线。三是进一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制造、应用成本,面向行业推广最佳可用技术、最短生产流程和最短业务流程,推动“因地制宜、热尽其用”,推进直装直轧等工艺路径优化,实现全流程极致能效,提升钢铁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要形成“加强协同创新、共建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合作共识。 一是一致倡导全行业协同、“产学研用”生态圈合作,重点围绕“碳中和”前沿性、颠覆性重大技术,建设开放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体系、资源开发和供应体系。 二是建立健全关键领域钢铁新材料上下游合作机制,共同促进材料开发和市场应用的有机衔接。与会者们一致认为,应发挥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作用,搭建重点领域产业联盟。 三是将强化从0到1,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形成自主、开放、面向基础研究和萌芽技术的国内和国际合作创新生态,加快从跟随创新向原始创新的转变。 与会者一致倡导加大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力度,引导高端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聚天下英才,为中国及世界钢铁的技术进步作出重要贡献,并承诺与世界钢铁新兴国家分享中国钢铁发展成果。(人民政协报) |
〖 打印 〗 〖 关闭本页 〗 |
|